户外地形图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14-06-09
户外活动前,一般都需要做好行前线路难度和强度的的预估,这样才不会在活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束手无策。今天,驼铃小编教大家怎么看地形图,希望对大家日后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1:50000的军用地图是什么样子。
地图主要由等高线组成,并标出了制高点的海拔高度。简单的说,等高线密度高的地方为陡坡。稀疏的地方为缓坡,比较容易行走。图中虚线为小路标志。
图上方格之间距离为2CM按照比例尺换算我们可以得知时间距离为1000米。别小看了这些方格,它的作用可不小,后面会详细介绍。
等高线图示
图中红色曲线为等高线,可以看出北边山体立面比较平直,坡度也不算陡直,攀爬难度不是很高。东面山体呈环形,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比较合适徒步。
图中黄色点为等高线比较稀疏的缓坡,蓝色点等高线比较密,坡度较陡,左边蓝点位置为山谷地形,图下两个黄点至下而上分别为山顶和鞍部。
山势地形图
图中黄圈内山体周围等高线密集,说明此山体周围地形都比较陡直,攀爬比较困难,在徒步中应尽量避开。
图中绿圈地域内等高线比较稀疏,表示此山体周围地形为缓坡,适宜徒步穿越。
为帮助大家对等高线有更好的理解,上一张大家经常见到的梯田图片,这样理解会更容易一些。
图中蓝色地方等高线(梯田密度)较疏,地形就为缓坡。黄色地方等高线(梯田密度)较密,地形就为陡坡。红色地方等高线(梯田密度)很低,地形基本为平地了。
为帮助大家对等高线有更好的理解,上一张大家经常见到的梯田图片,这样理解会更容易一些。
图中蓝色地方等高线(梯田密度)较疏,地形就为缓坡。
黄色地方等高线(梯田密度)较密,地形就为陡坡。
红色地方等高线(梯田密度)很低,地形基本为平地了。
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徒步路线
根据地图中的山势(地形地貌)小编划出了两条徒步路线
蓝色线路比较直,但须穿越一段比较陡直的坡地,徒步强度较高
绿色线路距离相对远一些,但路线都为较为平缓的地形,徒步较为轻松
如何测量确定方位
图中与地图经线并行的粉红色短线与图中两地直线的夹角度数为始发地与目的地的方位角(绿色),具体方法为,将指北针水平放在地图上始发地处,并将罗盘正北刻度与地图经线并行,左右转动调整地图使指北针指针归于0度(正北刻度处),此时地图方位调整完毕,可进行测量目的地的方位角了。
说明一下,对测量出来的方位角要标定在始发地位置,以便在行进中随时进行校正和调整行进方向。
具体方法是:(假设目的地方位角为308度41')
1、在图上确定你的出发地点,然后用笔做个记号,再将你测量出的方位角读数(308度41')写在记号旁,便于记忆,防止出发后忘记这些枯燥的数字。
2、出发前测量出的目的地方位角是308度41',那么在按照你确定的路线在行进过程(特别是在路线中的弯折处)中不断的使用指北针(磁北归零刻度)校正目的地方位,这时指北针上显示的308度41'方位就是你的目的地方向。
大家在户外活动中可在出发前将自己现有的普通地图按照测定好的正确方位和换算好的比例尺土上距离,在图上将经纬线画出来,这些格子能够将你活动的区域进行分块定位,将你的视野圈定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分块(段)行进,更好的保证行进路线的精确,减少了错误判断地形地貌的机率。大家按照画好的经纬格和比例尺换算出自己徒步的距离,这也是自己制做简易地图的步骤之一。
贴几张民间制做的等高线地图
北京灵山
四姑娘山
希望我这个简单的介绍能够对朋友们识图、认图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识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