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14-06-05
相信有过徒步经验的驴友都知道,山野徒步不同于一般的水泥路面那么平坦,因为路上会时而遇到乱石堆,时而要趟过溪涧,时而还要穿越茂密丛林,所以在整个行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合适的走姿,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力透支的情况。
1、稳定重心
找准重心对于长线的户外徒步的非常关键的,它决定了行程中体力的情况。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姿势。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正确的方法:将一只脚膝盖抬起、另一只脚着地取得平衡,此时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从后脚转为前脚时,要将头部与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脚膝盖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步行姿势。上山中心前移,下山重心放在后脚。
2、切忌昂首大步伐地走
不论是上行还是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3.脚掌心全着地,稳踏步
很多驴友在登山徒步时经常遇到大腿或是小腿抽筋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在登山徒步时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是导致脚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而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4.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
上坡时,最好采取外八字步行走,就是说将脚尖向外打开走。因为若将整个脚掌踩在斜坡上时,脚尖比脚后跟还高,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下坡时需谨慎下行,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确实走才行。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5.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因为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6.断崖塌方,尽量绕路走
若山野中遇到断崖或是塌方,有可选择的备选线路,尽量采取往回走。虽然户外追求的是一种感觉的刺激,但是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若无第二条路,尽量要小心,对于有塌方痕迹的山野,切莫留恋停留,以最快的速度走过,对于断崖的边沿,小心翼翼往有支撑的地方靠,切记大步行进。